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部门 >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 > 其他 > 部门动态

清远市清新区乡村振兴工作动态(2024年第7期)

时间: 2025-02-07 15:31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巧用公益“小岗位” 发挥人居环境“大作用”

       石潭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有关部署,聚力统筹推进全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汇聚各方力量,切实提升公益性岗位效能,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携手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一、精准选人,落实就业帮扶

       遵循“按需设岗、自主选岗、以岗定人、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结合各村行政面积及常住人口情况设立相关岗位,帮助收入不稳定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所有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家庭无稳定收入来源且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切实解决部分外出就业困难、居家就业无岗的已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的就业问题,实现稳定增收,筑牢防返贫堡垒,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石潭镇已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37人,共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71.92万元。

       二、全员同向发力,提升整治水平

       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日常基础设施维护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涵盖乡村保洁、卫生监督、乡村绿化、公路护路等方面公益性服务工作。近期,石潭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员参与,深入各村对卫生死角积存垃圾、纳污坑塘、道路边沟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聚焦整治难点,紧盯卫生死角,共出动公益性岗位人员约200人次,采取集中整治行动10余次。公益性岗位在为群众增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补齐了农村发展人手不足的问题短板,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三、严格考核,加强岗位责任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持续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考核,围绕公益性岗位人员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强化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一人多岗、顶岗替岗、“吃空饷”等问题,以制度化管理方式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下一步,石潭镇将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更多就业困难群众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稳定收入,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公益“小岗位”,发挥“大能量”,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新动力。(石潭镇人民政府供稿)

精准发力 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区妇联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要求,始终把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找准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切入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三个发力”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彰显巾帼作为。

       一、支持产业发展,在带动妇女增收致富上发力

       (一)引领妇女投身农业产业发展。动员女企业家积极投身“五大百亿产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动清远谷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赴香港参加“天赐风土巾帼优品”清远“五大百亿”农业农产品走进香港推介活动,活动现场清远谷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香港企业代表达成合作签约。成功推动清新优质农产品走进香港市场,是区妇联助力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实践。

       (二)支持妇女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一是在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与区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农业产业相结合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女性农业林业经营主体,紧紧围绕五色稻米、鹰嘴桃、桑树及蔬菜花卉种植等绿色农林产业,根据妇女意愿及需求等因素精准投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二是发动清新区农业林业经营主体申报省级巾帼油茶园项目,积极争取资金补助、技术指导等相关服务支持,助力农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明盛果蔬专业合作社被省妇联、省林业局认定为“广东省巾帼油茶园”。

       二、注重平台搭建,在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上发力

       (一)持续推进“妈妈岗”帮扶女性就业公益项目。一是成立“妈妈岗”招聘宣传活动政策宣讲队。牵头成立了一支由区妇联主席为队长,各镇、村(社区)妇联主席,村内热心创业就业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政策宣讲队伍,面向群众招募一批巾帼创业就业推荐专员。目前,宣讲队成员已达368人。二是举办首场清远市纺织服装产业“妈妈岗”招聘宣传活动。邀请讲师对纺织服装企业招聘政策、成功就业案例等内容进行宣讲,将“妈妈岗”项目与助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培育良好人才的同时也为更多女性成长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三是持续挖掘“妈妈岗”就业岗位。为进一步推动“妈妈岗”提质扩容,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区妇联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清新支公司对接,提供“妈妈岗”小程序操作指引培训,成功引导相关企业开发设置并上线“妈妈岗”35个。目前,清新区“妈妈岗”就业服务体系已推出249个岗位,举办宣传活动18场次,深度服务近千名妇女。

       (二)稳步推进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一是线上充分运用“清新TV”“清新妇联”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积极推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流程等方面内容,提升项目实施宣传覆盖面;二是线下借助区“南粤春暖”系列招聘会、国际妇女劳动节系列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的契机,开展70场小额贷款宣传推介活动,近万人参与。目前,已成功发放贷款90万元,直接帮助9名妇女创业,进一步推动了妇女就业创业。

       三、创建美丽家园,在凝聚乡村绿美合力上发力

       (一)持续维护“美丽庭院”创建的常态长效。将“美丽庭院”创建纳入到乡村绿化工作大局中,联合区林业局印发《2024年清远市清新区“乡村绿化巾帼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寻找“美丽庭院”活动,广泛发动农村妇女从自家庭院做起,着眼乡村绿美品质提升;组织开展认种、认养、认捐志愿活动,提升群众创建“美丽庭院”“绿美家庭”的积极性。2024年,全区已成功寻找创建镇级“美丽庭院”116户、省级“美丽庭院”7户。

       (二)创新机制推动绿美清新生态建设。创新建立“林长制+妇联”工作机制。一是联合区林业局印发《关于建立“林长+妇联”协作机制的意见》、《清新区“林长+妇联”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巾帼林”巡查暨巾帼护林员志愿者队伍培训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全区妇联系统助力乡村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和工作要求。二是开展巾帼护林员志愿者队伍培训,制定巡查计划,实地察看各镇“巾帼林”苗木成活、生长情况,切实巩固乡村绿化工作成果。三是线上线下多途径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线上通过向各级妇联组织、女企业家、巾帼志愿者、广大妇女及家庭发出《凝聚“她”力量  助力绿美清新--清新区妇联致全区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投身乡村绿化工作的倡议书》,呼吁广大妇女及家庭积极投身植树造林热潮;线下组织区女企业家协会召开2024年乡村绿化活动募捐动员会、林长制宣传进企业活动,呼吁协会会员及企业积极响应和支持绿美清新建设,彰显女企业家担当与责任。活动共募集到31988元,树苗200棵。四是设立巾帼植树月,建设一批示范林。设定3月份为巾帼植树月,推动妇女干部在“巾帼林”植树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积极发动女企业家、全区中小学生和“美丽庭院”户参与到植绿护绿活动当中,充分凝聚干群合力。2024年,发动1971名妇女干部和群众参与,共建设巾帼林31个、企业林4个、亲子林8个、家庭林5个。(区妇联供稿)

发展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  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指由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的服务,是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近年来,我区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引领小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服务规模经营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

       一、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我区自2021年以来通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壮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鼓励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管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服务层次、服务档次,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增强服务能力,节约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服务组织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发展,打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可提供社会化服务主体18家,其中清联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中心团队共123人,现时发展拥有48人的生产托管队伍,具备完善的服务系统为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同时加大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工作,2023年我区成功创建省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镇5个,是该年度全市创建示范镇数量最多的县(市、区)。

       二、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与供销部门沟通,利用基层供销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合作,完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各类农业技能人才入社,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好人力支撑;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对合作社社员、农机手、农民的技术培训,促使其向技术型农民转变,参与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施和推广。我区每年培训上百名机手,其中被认定为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共5人,受到上级肯定。

       三、持续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

       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薯等粮食作物为主,以水果、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积极推广全程托管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保姆式”、“订单式”、“甩手式”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业务涵盖“耕、种、管、收、销”等全环节,从生产、营销、要素保障等环节开展全链条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难题,推动粮食增产增收。截至目前,通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全区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9.49万亩,服务小农户面积或资金占比超60%。同时,我区正以新质生产力为新引擎,聚焦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机装备补短板,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区农业机械拥有量逐年上升,农机力量不断增强,不断探索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共有农用无人机46台、收割机290台、插秧机243台、拖拉机及各种配套农具6556台(套)。

       四、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扶持,适当加大农业机械、农业社会化补贴力度,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的政策激励作用,提高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2023年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159.03万元,受益农户102户;自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以来,社会化服务奖补资金合计570万元。二是积极通过政银保等措施积极拓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融资渠道,探索政府部门与银行、保险等机构共同推进托管服务的有效方法,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三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善环境、网络、交通、消费场所等配套,吸引更多的青壮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各类农业技能人才等)返乡或来乡,壮大社会化服务队伍。四是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逐步完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向全程托管服务地块倾斜。通过政策和项目支持不断提升服务装备水平,使托管服务在做好“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同时,向两端延伸,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范围,提高服务效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